自从2022年2月俄乌冲突加剧以来凯丰资本,欧盟就经常提到要“脱俄”,表示要切断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欧盟大幅度减少了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进口,并在今年初提出了到2027年彻底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的计划。
然而,德国《图片报》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报道,今年第一季度,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总额达到了87亿欧元,约合102亿美元,而且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总值还超过了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。这意味着欧盟一边高喊要“脱俄”,一边又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俄罗斯的商品,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难处?
俄罗斯向欧盟出售的商品中,天然气的进口额最高,达到了44亿欧元,稳居第一;其次是原油,进口额为14亿欧元。光这两样商品的总额,就占到了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商品总额的近70%。除此之外,今年年初,俄罗斯还向欧盟出口了大量的化肥、钢铁和镍。这些物资对欧盟至关重要,化肥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,而钢铁和镍则是工业制造的关键原材料,许多工厂的生产线如果没有这些原料,就会停工。虽然自2022年冲突升级以来,欧盟一直在努力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,但实际上,完全断供俄罗斯的能源一直未能实现。
展开剩余66%事实上,至今仍有一些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依赖较大。欧盟提出的“RePowerEU”计划遭到了部分成员国的强烈反对,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便是其中的代表。这两个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多年来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供应,如果贸然切断供应,他们短期内根本无法找到既稳定又价格合理的替代能源。一旦出现能源短缺,国内的电价、气价就可能暴涨,民众的生活和国内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。
今年早些时候,匈牙利外交部长西亚尔托公开批评部分欧盟成员国的虚伪行为。他指出,这些国家虽然表面上声称要“脱俄”,但实际上通过亚洲的中介商偷偷购买俄罗斯的石油,根本没有真正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。
有网友质疑,既然欧盟已经决定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,为什么不加快步伐寻找替代能源?但其实,找到替代能源并不容易,且成本极高。为了替代俄罗斯的能源供应,一些欧盟国家不得不购买更贵的能源,导致这些国家的能源成本大幅上升。成本一增加,欧盟产业的竞争力就会下降,经济也会受到很大损失。
今年8月,德国总理默茨公开承认,德国经济不仅疲软,而且陷入了结构性危机。他表示,德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,经济复苏面临巨大压力。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,德国的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与高企的能源成本有关。实际上,欧盟许多工业部门都面临类似困境,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推高了生产和运输成本,这使得欧盟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,进而影响了产业发展,经济增长也因此失去了动力。
2023年4月,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评论欧盟的经济问题时指出,这正是欧盟反俄政策的真正代价,并直言欧盟的“恐俄症”是一种高成本的痴迷。如今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,断开与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谈何容易?即使欧盟表面上喊着要脱俄,实际上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品。如果只是为了喊口号而忽视现实,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民众冬天无法取暖,工厂停工,经济遭遇更大损失。
总之,欧盟在脱俄与保护经济之间,始终无法轻松做出选择。在实际操作中,理想与现实往往难以兼顾,最终,脱俄的过程充满了困难和妥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