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7年,威海海域附近被发现了一些金属碎片和生锈的子弹,这些残骸很快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。经过调查涨8配资,专家确认这些碎片来自于125年前的那艘巨舰——“定远号”。历时几年,经过精心的准备,终于在央视的镜头下,这艘曾是亚洲最强战舰的定远号,重见天日。它的出现,不仅让我们回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,也让所有中国人深感痛心。
没有一个王朝会甘于毁灭,即便是当时腐朽的晚清。1860年,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败,经过两年的恢复后,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批准下,开始接触西方列强,寻求购买先进武器。最初,北洋新军并没有建立海军的计划,但日本对清朝的弱点产生了觊觎之心,开始不断骚扰清朝的东南沿海,甚至在1874年派舰队侵入台湾,清朝政府开始重视海军的建设。
展开剩余82%从1874年起,慈禧太后批准了四千万两白银的拨款,派遣大臣到西方购买战舰。尽管当时西方列强不愿向清朝出售现代化战舰,但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帮助下,清朝仍然购买了一些二手的老旧战舰,这些舰艇小巧、火力差,还常被日本人嘲笑为“蚊子舰”。然而,清朝并未因此放弃,反而积极寻找更强的合作伙伴。
1878年,清朝驻德国公使馆建立,李鸿章曾亲自到访德国,并与德国的克虏伯公司达成了大笔订单,采购了大量现代化的火炮与枪械。十几年后的1878年,德国的军工业进入了新高峰,清朝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,成为了德国军火商的理想客户。同时,德国本身也想借助支持清朝来与英国的殖民势力抗衡。
在这一背景下,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主动邀请李凤苞参观新式战舰的下水仪式,李凤苞对德国战舰的震撼之情溢于言表。在与造船厂谈判后,清朝成功购买了“定远”和“镇远”两艘战舰。这两艘战舰长94.5米,宽18米,装有两部蒸汽机和8座燃煤锅炉,航速可达15节,满载排水量达7670吨,每艘造价仅为141万两白银。比同类舰艇贵得不多,但其装甲厚重,火力强大涨8配资,被誉为海上钢铁巨兽。
1888年,清朝凭借“定远”和“镇远”两艘战舰,成功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舰队,成为亚洲最强海军之一,甚至在全球排名中跃升至第九位。这个强大的舰队带给了清朝一线生机,重新点燃了民众对国家的希望。可是,随着清朝的腐朽和财务危机,海军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。
从1888年开始,慈禧太后因奢侈挥霍,削减了海军预算,取消了新舰购买计划,甚至连军员增补也停滞不前。相比之下,日本海军迅速崛起,已经逐渐赶上清朝。1894年,朝鲜爆发起义,日本趁机派遣舰队进驻朝鲜。为了维护朝鲜的独立,清朝与日本发生了摩擦,甲午战争随之爆发。
战争前夕,清廷高层对海战并不抱有信心,李鸿章甚至明令北洋水师避免出战,断言“战必败,败必款”。但在日本海军的不断进攻下,北洋水师最终未能做出有效反应。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,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队几乎被全歼,定远号和镇远号在突袭中陷入困境,最终被包围击沉。
尽管战斗异常惨烈,清朝北洋水师的战士们依然毫不退缩,许多英勇的海军官兵为国捐躯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定远号在几轮猛烈的炮火中支撑了很久,但最终也未能逃脱命运。在清朝的腐败和不作为下,这支曾被寄予厚望的海军力量遭到了历史性的打击。
时隔125年,定远号的残骸终于重新浮出水面。2020年,国家启动了甲午海战遗骸打捞工作,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考古队成功找到了定远号的残骸,并开始打捞工作。2020年9月17日,第一片重达18.7吨的舰船残骸成功打捞上岸。尽管这片残骸属于定远号,曾经的旗舰,但现场的气氛异常沉重,所有人的心情都无比沉痛。
因为这片残骸,勾起了全体中华儿女对那个耻辱历史的记忆。定远舰的残骸不仅是物质的遗留,更承载着一段屈辱的历史,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,他们的精神,穿越时空,激励着后人。定远舰不仅是北洋水师的骄傲,也是那个时代中国海军悲壮的象征。
如今的中国海军已经崛起,掌握了强大的海上力量,以三艘航母为核心,守护着中国的海疆安全。曾经侵扰中国海域的国家,已经不敢再肆意妄为。中国海军的崛起,正是对过往英烈的最好告慰。他们在天之灵,定能看到今天的盛况,安息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